怎样才是合理的投入产出比?
文 | FreeCity (转载请注明出处)
关注公众号:行走的审计汪
知乎专栏:行走的审计汪
01
引 言
投入产出比,是在成本循环底稿中,采用分析性程序时,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指标。
它本身代表着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,投入和对应产出形成的一定比值关系,这个比值关系是结合该单位的生产工艺而言,能够衡量生产的效率或者解释生产出一个产品,背后的大致投入。
所以,投入产出比是一个内含丰富的比值,而非仅仅一个数字。
今天我们结合一些案例,来聊聊投入产出比,帮助大家加深印象,并在审计的过程中,更好地去理解这个定义。
02
什么是投入产出比?
最近,我养成了一个习惯,对于定义或者实务中不是很清楚的事项,会先寻求百度的文心一言。
对于投入产出比,文心一言的回复是这样的:
文心一言的回复,是基于企业整体而言的。
我可以通过问题的具体化、场景化,去追求一个更细致的回答,但我觉得大致清楚了,没必要再去细致。
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,我会通过实务中鲜活的案例来加深理解。
在分享案例之前,先简单来说说我在理解“投入产出比”的过程中,一些想法:
它是就企业的业务模式以及生产工艺而言的,抛开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具体的生产工艺,去聊投入产出比,那它就单纯为一个数值而已;
由于它是一个比值概念,怎么取比值,以及比值的大小,取决于分子和分母的选择以及大小;如何结合第1点的深入了解,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公式,使其具有相应的经济意义,是比直接计算数值,更有价值也更有难度的部分;
同一个行业内,如果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,投入产出比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;因为同一个行业的公司,类似的产品,可能具有类似的业务模式和生产工艺;
对于企业而言,计算投入产出比的意义在于衡量企业的生产效率,损耗率是否高,这也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;而生产成本的控制,背后又是业务模式、生产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的一套框架体系所决定的;
对于会计师而言,投入产出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业务过程中的决策考虑,生产过程本身是否符合合理的逻辑。
比如一些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生产过程,在计算投入产出比,超过100%,那就显然异常了,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因。
这是我的一些个人想法, 结合这些想法, 再引入一些案例,我们来看看,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率,是怎样的。
03
案例一:野风药业
野风药业基本情况:
公司主营业务为特色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主要产品包括甲基多巴、卡比多巴、左旋多巴和醋酸卡泊芬净等特色原料药及其中间体,下游制剂涉及抗高血压药尤其是妊娠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药物、抗帕金森病药、抗真菌药等。目前申请在创业板上市。
简单地说,这家单位是制药企业,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品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高血压药物、帕金森药物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医药中间体。
结合前述的理解,我们来看看野风药业的业务模式和生产工艺。
业务模式:野风药业的主要产品为特色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,在这方面的生产具有优势,并采用直销方式向生产厂商、贸易商销售产品。
简单来说,就是做出好的产品,找到稳定的客户群体,然后将产品卖给这些客户。这大概也是最为直观的业务模式之一了。
生产工艺:我们选择其中一种产品左旋多巴,具体来看看。
公司左旋多巴产品拥有两种生产工艺,一种为化学合成法,化学合成法是传统的生产工艺,一种是生物发酵法+化学合成法。
看了上图,有一种真实晕眩的感觉。
但不要怕,本质是化学反应,第二种方法用了比较有技术水平的生物发酵,可能相对更环保一些,但技术含量会比简单的化学合成要高,因为这其中需要利用到活性菌种等。
当然,这是初步的理解。
化学反应的过程,我们都知道,符合质量守恒定律。
因此,在化学制药或者化学工艺品等行业之中,投入产出比,通常是结合产品的投入和产出的重量来计算投入产出比。
比如上述左旋多巴产品的投入产出比计算过程如下:
其中:投入产出比-产成品入库数量/原材料生产耗用数量
二甲氧基多巴是生产左旋多巴的主要原材料,从投入产出比来看,生产过程存在较多的损耗,可能是因为反映的过程比较复杂,所以投入产出比存在限制,没有那么高。
一般来说,越为简单的生产工艺,就有越高的投入产出比。
制药过程较为复杂,这可能也是此处投入产出比大概在50%-60%的原因。
当然,这是我结合逻辑进行的猜想。
我试图寻找一些医药企业的案例,来查看不同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投入产出比,但是似乎没有合适的,而且不同的药物,可能投入产出比存在一定差异。
一些简单的化工企业的投入产出比,会相对高一些,因为工序比药物生产的工序要简单得多。
所以,大家可以发现,如果想要理解业务数据怎样才算是合理的,必须要对这个行业这个公司这个产品有一定深入的了解。
而这种能力,作为普通的审计人员而言,大多是不具备的。毕竟我们不是干这一行的。那怎么办?
可以去获取公开信息,渠道非常多;
或者去对企业负责这部分的人员,以及参与这部分工序的员工,进行访谈交流。
访谈最好不是是单一维度的,多维度有助于互相印证背后的真相。
然后从访谈过程中,去增进对这个投入产出比的了解,并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。
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个投入产出比背后的意义,并能拿到相应的证据,证实不仅有合理性,且是真实的,那基本的审计就做得差不多了。
而抛开合理性,去验证真实性,不仅枯燥无味停留于表面,程序本身也会失去相应的意义。
而抛开真实性,去谈合理性,那又似乎不一定能站得住脚。假象也具有合理性。
这就是我从中探究的一些想法。
篇幅有限,我们下文再来补充其他的案例,来讨论怎么来看待“投入产出比”这个数值。
大家有想法或者有疑问的,欢迎留言。
04
总 结
最后,结合前述的内容和案例,我们简单来总结,敲黑板的几个重点是:
投入产出比,需要结合业务模式和生产工艺来理解,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;
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性,外行其实很难判断,要通过充足有质量的外部信息和内部多维度的访谈来考虑;
投入产出比的真实性核查,首先应基于合理性的理解;抛开前述2点,真实性核查的程序可能会失去意义。
而文章的核心,其实也是我们之前一直在聊的,审计应结合业务来审,数字并不是单纯数字这两点。
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查看这两篇文章:
注:上述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。
相关文章推荐:
年报开启的正确姿势:3个步骤迅速Get被审计单位的“精准画像”
同一控制下合并付费合集推荐:
340+文章(干货)分类集锦:
精华资料获取:
详情可关注并星标,一起进步: